一簡介 :
鹿角鍬形蟲分佈於台灣全島低中海拔約200~1700公尺山區,成蟲出現於五月到九月期間,白天喜歡在青剛櫟樹上吸食樹液,夜晚具有趨光性。體色呈黑色,前胸背板側緣具明顯的鋸齒狀,因大顎近似公鹿頭上的角,故名"鹿角"鍬形蟲。大顎中央尚有1枚較大的齒突和許多排列不明顯的小齒突,小型個體端部則不具分叉,雌蟲前胸背板兩側具鋸齒,雄蟲體長約22~66mm; 雌蟲體長約22~45mm。
二幼蟲飼養
幼蟲食材一般可用微粒子發酵木屑 (添加營養劑的發酵木屑為佳 )來飼養 。飼養時建議使用800cc容器單獨飼養,可不用溫控(22~30度C),參照扁鍬形蟲飼養繁殖方法。幼蟲也可入菌,蟲友建議使用雲芝菌瓶會比普通袖珍菌及蠔菇菌好(尚待驗證)。幼蟲期:5-8月;成蟲壽命:5-6月。
三 產房布置
底層用發酵木屑壓實(至少三至五公分),上層可鋪一般未發酵櫟木屑,因母蟲不像大鍬類強壯,產卵木則用中軟木即可。另有蟲友發明木片繁殖法:加木片橫豎在未發酵木屑上,木片放越多生越多。因本人尚未確認,在此轉發資訊給大家參考。
四 飼育紀錄
2013/11/10 購得五隻幼蟲,置入發酵木屑(二次發酵混微粒子)飼養。
2014/3/1 更換新木屑及量得公蟲約9克
2014/04/04 天氣轉熱母蟲化蛹,幼蟲期五個月
2014/05/10 開挖公蟲菌瓶,鹿角形狀相當雄武,等黑化再來量尺寸
2014/06/01 挖出所有羽化的蟲,共得三公二母。公蟲長度為46,52,53mm,可惜沒有破六需要再進步,母蟲約30mm,全部都沒有羽化缺陷,所以少打擾還是重點。
2015/05/08 經第一次累代,發現公蟲縮水不小(30 mm)
完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