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: 扁鍬是我小時候第一隻擁有的甲蟲,看到他就能勾起我童年的回憶。每到夏天,木瓜樹下的爛木瓜裡總能發現他們。二十年後,同地點木瓜樹下的爛木瓜已經看不見他們蹤跡,環境的破壞還是會在時空裡留下他們的痕跡,實在有點可惜。還好在書中及網路中學會飼養牠們,讓我又重回童年的記憶,在此分享給大家並一起同享飼養扁鍬的樂趣。
一 簡介
外觀特徵:
體色黑褐色至黑色,本種雄蟲大顎大型內齒至前端間有鋸齒狀齒列,雌蟲則無大顎。
生態習性:
本種是台灣產鍬形蟲中分布最廣、最常見的一種。成蟲出現於3月到11月,生活在平地至海拔1300公尺山區,綠島也有分布。夜晚具有趨光性,是少數可以成蟲方式越冬的鍬形蟲之一。
食性:
鍬形蟲的口器構造只適合用來吸食流質的食物,所以台灣櫟樹、柑橘樹等的樹的樹汁及腐爛的果實是牠們的最愛。
棲息環境:
鍬形蟲的成蟲不管是覓食、求偶和交配一般都離不開樹木,而幼蟲也是以啃食朽木組織維生,所以只要有樹林的環境就可發現鍬形蟲活動棲息,平常亦可在棲息樹的樹洞發現他的蹤跡。
二 分類
界:動物界 Animalia
門: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
綱:昆蟲綱 Insecta
目:鞘翅目 Coleoptera
科:鍬形蟲科 Lucanidae
屬:大鍬形蟲屬 Dorcus
種:扁鍬形蟲 D. titanus
三 成蟲飼育
適宜溫度 :室溫24~33℃,基本上置放於通風無日曬的空間最好,不可置放於高溫環境,如車內。
飼育環境 :
以微濕生木屑或水苔鋪在箱底,也可放置樹枝供攀爬,通常約2~3天灑水一次。公蟲頗為凶暴,注意不要在太狹小的空間裡讓公母蟲同居,也不要把公蟲養在一起,以免互鬥造成傷亡,尤其是日後想要當標本,更應該注意。
飼育箱 :
仿間蟲店、五金賣場或寵物店賣的昆蟲箱即可,可選S、M、L及XL等大小,若討厭果蠅等孳生,也可以買防果蠅的飼育箱(一般是透氣孔改小,左圖)。
四 幼蟲飼育
幼蟲很健壯好養,一般使用菌瓶、產卵木或發酵木屑皆可以順利養到成蟲,不須嚴格控溫。
飼育期間 ♂:4~12個月 ♀:3~8個月
卵期:約20天(視氣溫而定)
蛹期 ♂:20~45天 ♀:20~35天
飼育溫度 :20~30℃
飼育容器:昆蟲箱、空菌瓶或玻璃罐皆可,須留透氣孔供幼蟲呼吸,如要觀察生長期最好使用高透明容器。
注意事項 :幼蟲不太喜歡過度乾燥或潮濕的環境,飼育時建議給予稍大的空間。
五 飼育紀錄
2013年五月取得一對野生蟲,公蟲48mm,雖是野外取得還是讓他們在配一次。
2013/5/31 投產,使用中偏硬楓香腐朽木(粗/直徑14公分)+二次發酵木削鋪底,放置於XL昆蟲箱。
2013/8/3 開挖產房,得 10隻一齡幼蟲及一顆蛋。一般建議投產後兩個月再開挖產房,比較不會因幼蟲而在開挖過程容易損傷。
將開挖得到的幼蟲置入寬口空菌瓶飼養,裡面則使用二次發酵木削。
2013/9/M 更換新木屑,此時幼蟲已經進入二齡末,一般木屑會因潮濕而加快腐朽,如果太潮濕讓木屑腐朽成泥狀則應該進行更換,否則會造成蛹室容易崩塌而羽化失敗。
2013/10/12 母蟲化蛹,可在菌瓶側壁明顯看到蛹室,如果蛹室建於瓶底則建議取出置於人工蛹室,瓶底一般容易積水而造成蛹室崩壞。
將取出的蛹置於人工蛹室,等待羽化。
2013/10/27 母蟲羽化,人工蛹室只要用小容器(約大於成蟲的大小),上面放置噴濕的衛生紙即可。
剛羽化的蟲外觀會慢慢變成紅色,身體處於紅色時不宜碰觸,待尾部轉黑時在動,可不要急於拍照而影響內部羽化,這會影響後續累代時生產狀況。
2013/11/10 第一隻公蟲化蛹並於11/30羽化,剩下兩隻公蟲於九月中置入袖珍菇菌瓶飼養,由於第一隻公蟲是用木屑飼養,有比較早羽化,體型48mm。
由於扁鍬形蟲會因天氣冷而提早羽化,以成蟲模式過冬,因體內能量累積不足而造成成蟲不大。建議在夏末秋初繁殖,就可讓幼蟲持續稱到隔年春天羽化,較容易出大蟲。先來張全家福照,另兩隻公蟲目前體重15g/17g,還在觀察中。
2014/02/15 公蟲換第三瓶體重到達21g,身體微黃有機會挑戰68mm以上,算算時間也近6個半月幼蟲期,應該是最後一次換菌瓶。
2014/03/01 先前11月中的15g公蟲,早上輕敲菌瓶可聽到跳動聲,此為化蛹的反應。拆開菌瓶果然得完美公蟲一隻,並將其移入人工蛹室等待羽化。
2014/03/02 先前2月中的21g公蟲也開始造蛹室
2014/04/04 15g公蟲順利羽化,果然青出於藍硬是比老爸大12mm,總長60mm,證明好食材也是養大蟲的關鍵之一。同時21g公蟲也開始化蛹。
2014/04/26 21g公蟲也完完成羽化,有66.5mm長,結果相當令人滿意,第一次飼養就超出65mm。
下圖是抄錄一些蟲友的飼育紀錄,可發現我的紀錄落後蟲友的長度,研判是L3末期掉克造成影響,這部分需要再參照一些方法來試試。
三兄弟合照,最右邊是搶越冬的弟弟48mm,哥哥都是以幼蟲過冬,中間是二哥60mm,左邊則是大哥66.5mm。實驗得知要出大蟲都是要想方法讓他以幼蟲撐過冬天,溫控是一種方法但成本高,不溫控則是要選擇六月底後再投產,然後在8~9得到幼蟲。
最後天降巨物94mm巴拉望給大家參考一下,巴拉望實在是太犯規啦,有夠大。
再上傳幾張66mm大扁生活照,分享一下喜悅
完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