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 養了三年的鍬形蟲,算是對鍬形蟲有了初步的認識,在溜覽一些書籍及網站時,常發現一些專有名詞或介紹並不是很清楚,那麼今天就不談養蟲,來聊聊鍬形蟲

     IMG_2526.JPG

一 昆蟲簡介

       如果要談昆蟲就先從生物學分類開始,昆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,光是這個綱就佔了地球3/4以上的物種,數量相當龐大,仔細觀察幾乎每天都看的到他們。是不是六隻腳的生物都稱為昆蟲呢?當然不是,昆蟲綱隸屬於六足亞門之一,只能說昆蟲都是六隻腳的。而昆蟲最明顯的特徵有明顯的頭胸腹部.六隻腳及兩對翅膀。

     IMG_7351.JPG

二 鍬形蟲簡介

       昆蟲綱裡有31目,其中鍬形蟲屬於鞘翅目鍬形蟲科的一員,鞘翅目是昆蟲綱的最大家族,約有30萬個物種佔昆蟲綱的40%。鞘翅目最主要是此種前翅演化為堅硬的翅鞘,後翅則摺疊於翅鞘下方,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大顎發達。台灣已知的甲蟲種類約有4600多種,鍬形蟲則有54種分為14屬,目前全世界約有1200種鍬形蟲,台灣約佔1/20的比率,但在2015年增加第二斑紋鍬形蟲(鍾氏熱帶斑紋鍬形蟲)變成55種,小小台灣就有這麼多種類算是幸福。

     IMG_2489.JPG

       鍬形蟲因為其鞘翅看起來像圓鍬而命名,而其台灣大部分的中文俗名大多數是日本人所取,因為當年在日本統治下有相當多位的日本昆蟲學者來台研究,例如鬼豔鍬形蟲就是因為鞘翅明亮像面鏡子。其他外國種的中文俗名則有些是從學名直接音譯,例如英特梅迪亞鬼豔鍬形蟲 (Odontolabis dalmanni intermedia),就是從學名intermedia音譯,接下來介紹鍬形蟲各部位的名稱,首先是幼蟲:

     鍬形蟲3.PNG

       氣門是幼蟲的呼吸器官,一般幼蟲的呼吸量很少,飼養者可在飼育容器裡打些小孔即足夠給幼蟲使用,太大的孔木屑容易散失過多水分,也有可能讓幼蟲鑽出,建議透氣孔打在容器側邊而不是頂部。

接下來是成蟲:

     鍬形蟲1.PNG

     鍬形蟲2.PNG

       接下來要談談這隻變態的鍬形蟲,常見的昆蟲變態可粗分為完全變態及不完全變態,鞘翅目的昆蟲就大多屬於完全變態,完全變態就是指蟲的一生可分為卵;幼蟲;蛹及成蟲四個階段,其生命週期的長短則要視不同種類而定。當母鍬形蟲產下卵後,就開始進入生命週期,剛生下的卵呈白色圓形不透明,隨時間增長卵則會脹大且開始呈微黃色並微透明,如下圖可隱約在卵中看到幼蟲形狀。

     IMG_4502.JPG

       破殼而出就開始進入幼蟲期,剛出身的幼蟲體色呈白色然後再轉為微黃色,幼蟲腹部顏色則看他吃甚麼食材就會呈現甚麼顏色,一般在朽木發現食痕,就有機會挖到幼蟲。

     IMG_0022.JPG

       鍬形蟲在幼蟲階段會經歷兩次脫皮,剛出生稱為一齡幼蟲,脫過第一次皮後稱為二齡幼蟲,脫過第二次皮後稱為三齡幼蟲。脫皮的目的是現有的外皮已經無法支撐體型,需要更換外皮取得更大的空間成長。三齡初的幼蟲會快速增加體重,到三齡末後反而體重增加就變得很慢,飼養者如果在三齡初沒養好,就很難養出大型個體。幼蟲生長在無光線的環境,所以此時並沒有眼睛器官,而是靠靈敏的嗅覺,幼蟲喜食植物腐爛的根莖葉,但各有不同的喜好食材,如鬼艷鍬形蟲可食用發酵木屑也可食用兜土。

     IMG_0607.JPG

有趣的是三齡末的幼蟲身體會開始發黃,代表即將進入下一階段,此時幼蟲會開始造橢圓形的橫式蛹室。

     IMG_2902.JPG

     IMG_0051.JPG

造好蛹室之後,幼蟲會清出體內食物及排出多餘水分,並將身體打直,進入第三次的脫皮,此時稱為前蛹階段。

     IMG_3914.JPG

過段時間後就會脫開前蛹皮,進入裸蛹階段,此時可看到明顯的附肢,蛹也會從微黃色轉為深黃色,最後變為深褐色,就代表要進入羽化階段。

     IMG_2288.JPG

       有些蟲友喜愛將蛹移置人工蛹室,作為羽化的科學觀察,有時因木屑過於潮濕怕蛹室坍塌造成羽化失敗,也會將其移置到人工蛹室。移置到人工蛹室,需要特別注意濕度控制及空間,過於乾燥的環境會導致蛹皮乾燥不夠滑潤,在羽化時蛹皮沾黏導致羽化失敗。

       IMG_4871.JPG

進入羽化階段時是關鍵時刻,如果沒弄好就會產生畸形怪狀的成蟲甚至死亡,羽化時鞘翅會呈現橘色,並慢慢收內翅。

     IMG_1577.JPG

當羽化完成後會進入蟄伏期,此時體色偏紅,約1~2週後才會變成成蟲顏色,此時還是不可打擾,以免成蟲沒順利過蟄伏,導致事後成蟲壽命縮短。

     IMG_2702.JPG

       常常有很多人問如何知道過蟄伏,第一招是放在潮濕的衛生紙上,如果衛生紙被抓得很爛,代表可能過蟄伏; 第二招放置果凍,如果有大量進食代表過蟄伏,有些蟲種蟄伏期高達半年,需要小心照顧。

     IMG_2996.JPG

       是不是過蟄伏就可以交配繁殖,這還是要觀看蟲種,如大扁類因成蟲生命約在1~2年,專家一般都建議過三個月後成熟期或是過冬後的成蟲,再進行繁殖。有些成蟲壽命只有兩到三個月,此時就不需要再等,可直接交配繁殖。交配時母蟲會打開洩殖孔,公蟲精液呈現膏狀注入母蟲體內,母蟲因本身可保存精子,一次的有效交配就夠用接下來的產卵期,可以不用再重複交配。

     IMG_0692.JPG

       大部分的公蟲品種都有凶暴行為,尤其是扁鍬,如果母蟲不配合交配,有時公蟲會用大顎將母蟲夾暴或變成兩半,建議公母蟲一起飼養的時間不要超過一週,時間過後請將其分開飼養,當然也有較溫馴的公蟲會有保護母蟲的行為,如鬼艷鍬形蟲。

     IMG_2298.JPG

       接下來介紹鍬形蟲迷人的地方,大部分的公蟲大顎都會有些微或明顯的變化,隨著體型的大小大顎也會有些不同,一般常分為長牙型-中牙型及短牙型,常常令標本收藏者愛不釋手,有些地區甚至有不同牙形的變化,就已台灣深山鍬形蟲為例,很多蟲友就會區分北台深-中台深的不同牙形,並另行收藏。下圖為長牙鬼艷及短牙鬼艷

IMG_4483.JPGIMG_0881.JPG

有些小型個體,大顎小到幾乎跟母蟲很相似,此時可不要當成母蟲,如下是小型的台灣鹿角鍬形蟲公蟲。

     IMG_5049.JPG

     IMG_2833.JPG

鍬形蟲的鞘翅下藏有內翅,也就是說他是會飛的昆蟲,雖然是笨重的飛行技術,小距離的飛行可是難不倒他。鍬形蟲飛行時六隻腳呈現張開狀,飛起來很笨重,主要是體內有過多的幾丁質硬殼及不好的飛行技術。

     1003.PNG

       成蟲一般會吸食野外樹幹(有限定幾個樹種)汁液或是地上的腐果汁液,台灣的青剛櫟大概是最受歡迎的樹種,另外扁鍬則是喜愛台灣欒樹,高砂鋸則愛烏臼樹,知道門路的採集者就會根據樹種來採集想要的鍬形蟲。如果是要人工飼育,市售的昆蟲果凍幾乎所有的鍬形蟲都不會挑食它,若要餵食水果,則建議選擇水分不高及不要太酸的水果,香蕉及蘋果是最佳選擇。

     IMG_2314.JPG

       大部分的鍬形蟲都有夜行性的行為,而且具有趨光性,許多採集者就是利用這個特性在夜間點燈採集,或是在山區的水銀燈下撿拾(蟲友稱之撿燈),但隨著節能的改變,部分山區的路燈陸續改為LED燈,因LED燈的穿透力不強,也較不容撿燈採集到成蟲。當然也有日行性的鍬形蟲,如漆黑鹿角鍬形蟲,這可是點燈都很難找到,需要白天到特定數種採集。

 

       鍬形蟲保育方面,目前台灣長角大鍬及台灣大鍬已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甲蟲,這件事是因早年日本人喜愛大鍬類鍬形蟲,造成很多人上山捕捉賣到日本,導致族群遞減,野外有遇到它們請不要帶回家以免觸法。其實平常時的採集,也呼籲大家不要大小通抓尤其是母蟲,如果沒有要繁殖就放回山林。

       人工飼育的鍬形蟲,如果不養請勿隨意放生,除非是該產地的人工飼育品,不然都不要進行放生活動,已免去壓縮到當地原生族群的生存空間,國外蟲種,更是不可隨意丟棄,請帶到一般甲蟲店,店長可以幫你處置。另外一點也很重要,不要隨意讓不同種鍬形蟲交配而生下混種,若沒妥善保管而野放或是流通到市面上,也是會造成相當大問題。

未完~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鍬形蟲
    全站熱搜

    a1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